近日,在海關關員的監管下,滿載著一批晶體管的集裝箱貨車緩緩駛出威海綜合保稅區北區,將在不久后送達國內從事半導體研發制造的客戶手中,這是日月新半導體(威海)有限公司今年完成的第100單委托加工業務。
近年來,隨著國內智能汽車、5g通訊等行業快速發展,國內半導體封裝、測試市場需求增加,企業在做好“兩頭在外”保稅加工業務的同時,也在積極發掘委托加工這片國內市場的“藍海”。
“為抓住這一發展機遇,公司迅速調整發展策略對接國內市場。”日月新半導體(威海)有限公司關務部經理郭慶華介紹,得益于委托加工模式,公司可以充分利用剩余產能承接國內業務,該模式不僅增加了新的利潤增長點,也提升了公司對外需波動等風險的應對能力。“這一政策為我們內外貿‘兩條腿’走路提供了政策支撐。”
綜合保稅區是對外開放的高地,也是外貿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載體和平臺。威海海關緊盯綜合保稅區內電子信息生產企業聚集的特點,以“放管服”改革為抓手,推動區內企業從“兩頭在外”轉向“兩個市場”,服務綜合保稅區高水平開放、高質量發展。
2018年9月,威海綜合保稅區正式封關運行,經過多年的發展,已成為對外開放的重要載體和平臺,也為新業態穩健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近日,在威海綜合保稅區南區內,7000多個以跨境電商特殊區域出口模式申報的跨境電商“小包裹”,經海關關員驗放后,搭載當晚的班輪出口。
“像這樣的小包裹,消費者最快可以享受到‘當天下單,次日送達’的購物體驗。”威海綜合保稅區泓信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關務負責人叢喆說,如此快捷的跨國購物體驗,離不開海關跨境電商特殊區域出口模式的支持。
叢喆介紹,該模式下電商企業可根據海外市場預期,將整批商品按一般貿易方式申報進入海關特殊監管區域,消費者下單后,即可在區內快速完成分揀、包裝、理貨、分批出境,滿足了跨境電商出口訂單碎片化、多元化需求。
優化措施、精準施策。近年來,威海海關在推動綜合保稅區新業態、新模式發展的同時,緊緊圍繞區內傳統加工業務,以企業發展需求為導向,助推傳統產業發展再加速。
威海東源食品有限公司是一家主要從事水產品加工的企業,已深耕該領域20余年。
“該企業生產的水產制品對通關效率要求很高。”威海海關駐文登辦事處主任顧銳說,“海關設立屬地查檢‘綠色通道’,為企業提供通關便利化措施,讓通關監管更貼合企業發展需求。 ”
“對水產品加工而言,通關速度越快,企業利潤也越高。”該公司關務部經理叢永強介紹,企業享惠海關政策紅利,實現快速核放、即報即放、即時過卡,產品競爭力也得到提升,發展預期持續向好。
封關運行近五年來,威海綜合保稅區已發展成為先進制造、跨境電商、商貿物流、數字貿易等為一體的綜合園區,一年一個臺階,始終保持高質量穩健發展,目前年度進出口值占到威海外貿總值超六分之一。(初妍艷、潘雯雯/文)
海關助力廣式月餅熱銷海外上海進口牛肉報關南寧海關高效服務第15屆中國—東盟博覽會 首批境外參展物品快速通關海關“守門” 假貨難行廣州海關查獲假冒國產品牌摩托車配件13萬件跨境電商進口商品稅款支付實現電子化 企業辦理相關業務更便利海關加班加點助力淡季化肥出口搶市場滿洲里海關助力市場采購貿易實現“開門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