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經濟日報》報道自1990年6月國務院批準設立上海外高橋保稅區至今年1月,我國共設立了6類共99個海關特殊監管區域。這些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對承接國際產業轉移,促進加工貿易發展,轉變外貿增長方式等發揮了重要作用——
來自海關總署統計顯示,海關特殊監管區域進出口值在我國外貿總量中所占比重逐年提高:2008年為11.5%,2009年為12.7%,2010年上升為13%,這標志著海關特殊監管區域進出口集聚度正逐步提速。
種上“梧桐樹”,引來“金鳳凰”。海關種上的“梧桐樹”究竟有多少?去年11月2日,我國西部內陸首個綜合保稅區——重慶西永綜合保稅區通過驗收;同年11月4日,江蘇蘇州高新區綜合保稅區順利通過驗收。自1990年6月國務院批準設立上海外高橋保稅區至今年1月,我國共設立了保稅區、綜合保稅區、出口加工區等6類共99個海關特殊監管區域,涉及26個省份。這些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對承接國際產業轉移,促進加工貿易發展,轉變外貿增長方式等發揮了重要作用。
落戶特殊監管區的“金鳳凰”究竟能帶來什么?據海關最新統計,2010年全國海關稅收歷史性突破萬億元大關,共征收關稅和進口環節稅12518.3億元,同比增收3304.7億元,增長35.9%。其中,通過加工貿易和海關特殊監管區及保稅監管場所內銷征稅1611.07億元。海關最新統計顯示,今年一季度海關特殊監管區域進出口44.7億美元,同比增長67.5%。
海關特殊監管區域“特”在哪里?
根據專業人士的解讀,海關特殊監管區域根據形態不同,政策功能也有所差異。一類包括出口加工區、綜合保稅區和保稅港區,進口設備可以免稅、用于出口的料件可以保稅、國內采購設備、貨物入區即退稅;一類是保稅物流中心,雖不能在園區加工,但無論國外還是國內貨物都可以進入,而且國內貨物同樣享受退稅優惠。
正是這種“特”字效應,各地海關特殊監管區域紛紛擔當起地方外向型經濟的引擎,成為吸引外資、大型企業入區、加工貿易轉型升級的聚集地。據悉,目前江蘇擁有各類海關特殊監管區域21個,數量居全國之首。海關統計數據顯示,2010年,江蘇省內海關特殊監管區域進出境總值達到999.77億美元,占全省進出口的21.46%。江蘇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已經成為江蘇開放型經濟發展的一大平臺,在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帶動產業族群發展、形成物流發展體系等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為激發特殊監管區域的活力,上海海關全力支持新型業務在上海先行先試。“浦東機場綜合保稅區成功試點了首票單機融資租賃業務。”上海海關負責人介紹,通過海關特殊監管區域這一平臺,我國航空企業的政策優勢和金融企業的資本優勢得以有機結合,成功將海外的融資租賃業務引回國內,航空租賃業務取得突破性進展。這對于提高我國企業在國際航空租賃市場的份額具有重要意義。
2010年12月24日,在海關總署的支持下,上海在洋山保稅港區啟動期貨保稅交割業務試點。此次試點將我國期貨交易市場與海關特殊監管區域物流相結合,對進一步拓展資源性商品運作空間,提高金融資產配置效率,更好地維護國家經濟金融安全和能源安全將起到積極的作用。同時,通過保稅港區開展期貨保稅交割試點,也有利于進一步挖掘附加在保稅物流上的價值,提升海關特殊監管區域的功能與內涵。
發揮區域集聚度帶動效應
如今,江蘇昆山綜合保稅區集聚了近2000家配套企業。從出口加工區轉型為綜合保稅區以后,昆山綜合保稅區由原先的單純加工制造轉向重點發展貨物貿易、服務貿易等,內外銷并舉,向科技研發等高端價值鏈發展,海關特殊監管區域的延伸和帶動效應充分發揮。
“企業對海關特殊監管區域發展很期待,轉型升級對海關特殊監管區域要求也很高,我們應該責無旁貸地把它培育好,服務好,建設好。”南京海關關長李多寬說。
經過多年的努力,昆山綜合保稅區已成為江蘇省特殊監管區域快速發展的生力軍。2010年昆山綜合保稅區共實現進出口534億美元,同比增長27.8%,10年累計進出口2268億美元。從原材料采購上看,一批加工貿易企業國內采購率已達到60%以上,拉動了昆山全市及周邊近3000家配套企業快速增長。
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功能的延伸讓許多企業嘗到了“甜頭”。彩晶光電科技(昆山)有限公司關務副理李美云說,“以前世界各地的客戶如果要維修相機,必須將整部相機退回,來回要7到10天時間。海關特殊監管區功能拓展后,公司直接出口零部件,將維修服務放到海外,時間縮短到了一兩天。僅此一項,公司節省成本近4000萬元。”
天津海關關長李佩林告訴記者,近年來,隨著跨國公司紛紛落戶海關特殊監管區域,這里已成為天津發展速度最快、發展潛力最大的經濟功能區。僅以天津濱海新區為例,吸引來的世界500強企業已超過120家。
“隨著空客天津公司進駐天津濱海新區綜合保稅區后,法國左迪雅戈航空設備維修、泰雷茲雷達組裝、西飛國際等世界一流航空項目也相繼落戶這里。”天津保稅區海關副關長張曉偉說,海關對空客等重大項目推出具有創新幅度大、針對性強等特點監管措施,利用行業龍頭項目帶動航空研發、航空制造、航空物流、航空維修等多個行業于一體的航空產業集群。
自2009年至今,空客天津公司已總裝了43架a320系列飛機。該公司董事長徐崗說,“空客的總裝水平和交付能力不斷提高,天津海關對天津航空產業的發展功不可沒。”自空客亞太物流中心落戶天津綜合保稅區以來,天津空港美泰、天津中遠物流等5家大型物流企業也先后進入該區,有力提升了第三方航空物流水平,綜合保稅區的航空產業鏈不斷延伸和拓展。
引導中西部產業承接轉移
我國加工貿易一直以東南沿海地區為主,中西部地區發展較為緩慢。為支持鼓勵加工貿易企業向中西部轉移,海關總署報國務院批準,在中西部地區優先考慮并設立了一批出口加工區、綜合保稅區、保稅港區等,引導產業有序轉移。
在2010年實際新增的海關特殊監管區域中,有3個在中西部地區。目前,一批大的外向型龍頭企業已經落戶,成為推動中西部地區承接產業轉移的重要載體。
去年,重慶兩路寸灘保稅港區、西永綜合保稅區先后通過驗收,從而形成惠普產業集群扎根西永綜保區、宏碁落戶重慶兩路寸灘保稅港區的格局。隨著全球兩大品牌電腦企業落戶重慶,迅速形成兩個品牌商、6個代工企業、200家配套廠商的筆記本電腦產業集群。
地處內陸、物流成本高一直是重慶發展加工貿易的“短板”。因此,重慶海關為綜合保稅區量身打造新型通關模式,建設進出口“快車道”。重慶海關與深圳、烏魯木齊等海關建立全面協作關系,“屬地報關,口岸驗放”,兩道手續簡化為一道手續,通關速度全面提升。
為支持鼓勵加工貿易企業向中西部轉移,海關總署還下發了《海關總署關于明確加工貿易企業搬遷業務有關問題的通知》,解決了加工貿易企業向中西部地區轉移時,不作價設備結轉和剩余料件的結轉的難題。據統計,2009年1月至2010年2月,全國共有303家企業辦理搬遷業務,主要涉及紡織服裝、電子機電等勞動密集型產業,搬遷企業主要集中在東部沿海地區的珠三角和長三角領域。
海關總署有關負責人認為,由于獨特的政策功能,海關特殊監管區對跨國公司的吸引力越來越大。特別是隨著國際金融危機之后,一些外資企業優先選擇我國海關特殊監管區,向我國集聚研發、結算、總部基地等高端產業鏈,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已成為承接“產業轉移”、吸引外資、加工貿易轉型升級的重要平臺,有力地促進了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
福州海關武夷山陸地港通過海關驗收(轉載)AEO“金字招牌”助“瞪羚企業”跑出加速度上海胡蘿卜進口報關流程代理公司南昌海關服務外貿企業關于調整《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境物品歸類表》和《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境物品完稅價格表》的公告中國海關勝選世界海關組織(WCO)稅貿司司長上海進口儀器報關公司拱北海關集中銷毀近116噸走私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