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8月份以來,張家港保稅港區復制推廣自貿區創新監管制度已歷經3個月,貨運總量月平均增長超過5萬噸,“區區自由流轉”、“智能化卡口驗放”和“簡化無紙通關隨附單證”三項創新制度先后落地生根,為區內近百家涉及生產、倉儲、物流及報關企業帶來極大便利。
區區自由流轉為通關添便利
自貿區海關監管制度創新的一項重要內容就是區內自行運輸,即允許符合條件的區內企業可不再使用海關監管車輛,在海關特殊監管區域間通過信息化系統數據比對,實行自行運輸,以降低企業物流成本。
“自貿區的區內自行運輸政策不僅降低了企業的成本、還大幅提高了通關效率,給我們公司省了一大筆錢,制度創新帶來的實效讓企業看得見、摸得著,是真真正正的在踐行群眾路線。”京瓷顯示器(張家港)有限公司關務部的曹課長介紹道。
原來,按照以前的操作模式,保稅區和保稅港區之間保稅貨物的流轉必須按照貨物的轉關模式辦理,而且還必須由海關監管車輛運輸。企業先在保稅區或保稅港區申報辦理一個出境手續,放行后由企業通過海關監管車運至另外一個區域時再申報進境,不僅手續繁瑣,而且時間由于通關流程較多也會較長,有時由于一些報關單證上的瑕疵當天報不出來,貨物甚至還要在監管車中過夜,不僅時間耽誤了,企業的成本也增加了。“現在不一樣了,不但手續簡化了,還可以用我們自己的車安排運輸,費用也降低了,海關對操作模式的改革給企業帶來實實在在的紅利。” 曹課長興奮的說。
“智能化”卡口讓通關再增“加速度”
“自貿區自貿區,這才是真正的自由貿易,之前的人工驗放一輛貨車最快也要3分鐘,而現在只要十幾秒,大大提高了物流速度,這樣的創新就是好!”這是張家港經典國際貨運公司一位普通集卡車司機發自肺腑的夸贊。談到復制推廣的自貿區“智能化”卡口制度,來來往往集卡車司機也無不豎起大拇指。
根據海關總署的統一部署, 保稅港區海關結合前期卡口的建設經驗,積極推廣落實自貿區“智能化”卡口的驗放制度,先后通過建成電子車牌、ic卡等自動識別系統,將采集的數據與物流信息化管理系統中的數據進行對碰,運用智能卡口驗放系統對進出保稅港區的車輛進行智能驗放,減少人工干預,目前自動驗放率已達到95%以上,車輛通過卡口的平均時間僅為5秒鐘,有效的提高了貨物流通速度。
“減”報關手續助力企業發展
簡化無紙通關隨附單證是海關自貿區監管創新制度的又一項重要內容,是海關總署為了促進外貿發展對現有通關作業模式的一個革新。在以往的通關無紙化作業中,報關企業和進出口企業雖已不需要向海關提交紙質隨附單證,但在申報時仍需向海關發送隨附單證的掃描件,如果遇到電子單證上存在錯誤等問題,通關時間就會變長。而自貿區的簡化通關作業隨附單證則對隨附單證要求直接做了“減法”,對特殊區域進出境備案清單不需再提供包括合同、提單、裝箱清單在內的電子隨附單證,進一步為企業節約了時間和成本。
“簡化隨附單證制度實施后,申報時我們無需再提供電子隨附單證,不用再專門安排人員掃描,在辦公室就可以等待海關的放行指令,節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再也不用報關廳辦公室兩頭跑啦!”張家港市浩然紡織有限公司的報關負責人李海燕談到簡化隨附單證改革時喜上眉梢。天宇羊毛工業(張家港保稅區)有限公司的關務負責人黃經理同樣也感觸頗深,“通關速度是國際貿易中非常重要的競爭優勢,尤其是對我們有出口業務的企業來說,速度就是企業生存的法則。現在,海關復制推廣自貿區的簡化隨附單證制度,大幅度提高通關速度,無疑是為我們增加了競爭優勢。現在外商都稱贊我們守時,再也不用擔心趕不上船期了。”
張家港保稅港區海關關長華毅洪介紹說,復制推廣自貿區監管創新制度是海關系統深化改革的重要內容,落實好每一項制度,將改革紅利帶給企業是我們海關人的目標也是責任,保稅港區海關將不斷踐行服務企業的宗旨,繼續把服務企業、便利通關放在工作的首位,下更大的力氣深化改革、簡政放權,為企業帶來實實在在的便利,助推區域經濟的發展。(王輝、孫霜霜/文)
天津紅酒進口清關公司哪家好上海進口食用油清關公司變廢為“金”——黃埔海關扎實推進加工貿易邊角廢料網上拍賣促進企業增收減負深圳灣海關查獲進境廢棄手機屏317.3千克海關總署再發力 出新招促外貿穩增長32.5萬噸級!大連港灣海關助力國產超大型礦砂船順利交付使用中山海關查獲最大宗侵權案香港進出口報關清關業務及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