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人民日報》報道 11月2日,我國西部內陸首個綜合保稅區——重慶西永綜合保稅區通過驗收;11月4日,江蘇蘇州高新區綜合保稅區順利通過驗收……自1990年6月國務院批準設立上海外高橋保稅區至今,我國設立了保稅區、出口加工區等6類共98個海關特殊監管區域,涉及26個省份。這些海關特殊監管區對承接國際產業轉移,促進加工貿易發展,轉變外貿增長方式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推動企業轉型升級的“催化器”
“如果不是海關及時賦予出口加工區保稅物流功能,就沒有小天鵝的今天。”無錫小天鵝電器公司的負責人這樣說。
該公司位于無錫出口加工區內,受政策制約,原本只能單純加工、生產滾筒洗衣機,無法出口非成品。去年,南京海關在出口加工區全面拓展保稅物流功能,允許小天鵝通過國內采購,或者生產型料件結轉等方式,將洗衣機底座、電腦板組件、電源按鈕組件等零配件直接發往國外開展維修業務,企業的國際競爭力得到顯著提升。今年上半年,小天鵝公司保稅物流進出口貨值已達160萬美元、貨運量達87噸。
根據形態不同,海關特殊監管區的政策功能略有差異。一類以出口加工區為代表,允許企業在區內從事保稅加工生產,缺少物流功能;另一類以保稅物流中心為代表,進出貨物享受保稅優惠,但不允許企業在園區內加工生產。從2008年底開始,海關在出口加工區拓展保稅物流功能,實現了兩類功能的疊加,為企業轉型打開了“方便之門”。目前,海關總署正將一些距離相近、功能互補的特殊區域,調整優化為綜合保稅區、保稅港區。
承接產業轉移的“主戰場”
“今年重慶外貿進出口額將達120億美元,明年達300億美元,到2012年有望達1000億美元……”日前,重慶市市長黃奇帆提出了重慶市進出口總額新目標。支撐如此豪邁指標的底氣,就是重慶西永綜合保稅區。
地處內陸、物流成本高一直是重慶發展加工貿易的“短板”。因此,重慶海關為綜合保稅區量身打造新型通關模式,建設進出口“快車道”。南進、西出、北上……重慶海關與深圳、烏魯木齊等海關建立全面協作關系,“屬地報關,口岸驗放”,兩道手續簡化為一道手續,通關速度全面提升。如今,經深圳鹽田港,重慶出口歐洲貨物的運輸時間由原來的40天縮短為27天;經新疆阿拉山口口岸發往俄羅斯、哈薩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等國的時間為13天,比原運行時間39天減少2/3。
今年2月15日國務院批準設立重慶西永綜合保稅區以來,該區已吸引筆記本電腦整機產業3家、配套企業12家,其他高科技企業24家進駐。富士康、廣達、英業達等it企業已經落戶重慶。地處西部的重慶,成為新興產業的又一個聚居地。
海關總署有關負責人認為,由于獨特的政策功能,海關特殊監管區對跨國公司的吸引力越來越大。國際金融危機之后,一些外資企業關閉了海外生產基地,優先選擇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向我國集中轉移。美國惠普、思科集團已與重慶簽約,擬將2500萬臺筆記本電腦、4000萬臺打印機、手機的生產以及相關采購與結算中心約4500億元人民幣產值項目從境外轉移至重慶西永綜合保稅區。
芯片藏身舊VCD機被海關查獲威海海關查獲禁止進境廢舊機電產品8.75噸境內外維修助企業提升產業鏈附加值印度海關清關指南山東簽署首份跨境電商海關知識產權保護合作備忘錄環氧樹脂香港進口清關手續鄭州海關啟動“愛心幫扶一對一”結對助學活動進口檸檬清關代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