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紹興外貿的每一步發展,都傾注了紹興海關的辛勤汗水。可以肯定地說,如果沒有紹興海關的全力支持和各項服務舉措,紹興經濟的發展尤其是外向型經濟的發展,沒有這么快。”6月26日,紹興市副市長徐明光出席紀念紹興海關建關20周年座談會,談到紹興海關20年來把關服務成果時,說出了上面這番話。
20年前,1991年6月26日,紹興海關正式開關對外辦理業務,為起步階段的紹興外向型經濟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從第一本加工貿易紙質手冊的辦理到聯網監管時代大范圍推廣加工貿易電子化手冊,從第一票轉關業務到跨關區“屬地申報,口岸貨物的快速通關……二十年來,紹興海關始終堅持把關與服務并舉,內強管理與外強合作同步,緊緊圍繞紹興市委市政府提出的經濟工作中心任務,充分發揮海關服務促進職能,推出了一系列針對性強、社會反響良好的服務舉措。如,設立“進出口企業流動服務站”,主動上門為企業排憂解難;實行“7×24”小時預約通關,有效提升通關效率;推動加工貿易電子化,不斷降低企業從事加工貿易的成本;做好減免稅重大項目的前伸服務,加大高信用等級企業培育力度,支持紹興外貿經濟轉型升級;積極推進轄區海關機構建設,目前下設上虞、諸暨、新嵊3個辦事處和柯橋、袍江、新昌3個監管點;主動保障地方重點涉外工作,全力做好“世合賽”、世博主題論壇等的通關服務工作。
位于浙江紹興袍江工業區內的古纖道新材料有限公司是一家專業生產、銷售聚酯切片及滌綸工業長絲的中外合資高新技術企業。古纖道公司自2005年成立,經過幾年的跨越式發展,目前年生產能力已達15萬噸改性聚酯切片、9.5萬噸差別化滌綸工業長絲。
“企業的高速發展離不開海關的優質服務。2007年海關推出電子化手冊后,我們的報關人員只要將數據錄入后直接報給貨代公司,就可以在各個口岸通關了,大大提高了企業的通關效率,同時還降低了企業的經營成本,一舉多得。” 企業財務總監張群華深有感觸,“2009年,受金融危機影響,企業被迫轉戰內銷市場,紹興海關及時推出了‘先銷后稅、集中申報’的內銷模式,內銷報關手續的集中辦理讓我們內銷之路走得省心省力。”
浙江慶茂紡織印染有限公司是紹興紡織印染龍頭企業之一,也是紹興從事紡織品外貿時間較長的一家企業。“海關經常主動上門給我們宣傳國家政策,了解企業進出口遇到的困難,幫我們支招。”談到海關,慶茂公司經理徐劍鋒深有感觸。2010年初,紹興海關在走訪調研中了解到企業幾乎每天都有通過深圳出口到香港的貨柜,但由于當時兩個關區間尚未開通“屬地申報、口岸驗放”通關模式,公司無法享受屬地申報的各種便利。當年10月,紹興海關經過積極聯系溝通、協調創新,在杭州、深圳海關的支持下,終于成功實現與深圳口岸的“屬地申報、口岸驗放”和“跨境快速通關”區域通關組合模式。“算上省下的一次裝卸費、運輸費,走這個新通關模式,每個集裝箱大概能比之前節約1800元左右。按照企業年出口500個標箱來算,一年就能為公司省下約90萬元成本。”徐建峰說。
伴隨著紹興外貿和企業的高速發展,紹興海關的各項業務指標蒸蒸日上。從最初年受理屬地報關單量不足150份、年加工貿易合同備案金額不到8000萬美元、年監管進出口貨物貨值不到1000萬美元,發展到2010年審核屬地報關單量1.43萬份、加工貿易合同備案金額21.41億美元,年監管進出口貨物貨值27.32億美元,分別增長了100倍、30倍、280倍。
“在新的歷史起點上,紹興海關將繼承和發揚海關優良傳統,以更加飽滿的熱情、更加昂揚的斗志投入到各項工作中,全力助推紹興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紹興海關關長陳鋼說。(俞晶 黃濤)
電動執行器不是其他未列名電氣設備保稅監管新模式助廣州服務外包業快速發展守護餐桌上的“年味”【脫貧攻堅】此心安處是吾鄉——記海關總署駐河南魯山縣土橋村第一書記王凱上海進口油漆化工品報關操作流程拱北海關助加貿企業轉型升級見成效海關大力推進綜合監管改革群島新區海洋經濟發展駛入“快車道”寧波海關志愿助殘活動走進陽光驛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