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1日起,《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綜合保稅區管理辦法》正式實施,將有力提升綜合保稅區管理的規范化、法制化水平,推動綜合保稅區加工制造、研發設計、物流分撥、檢測維修、銷售服務“五大中心”建設。隨著近日青島空港綜合保稅區獲國務院批復設立,山東省現已獲批建設綜合保稅區14個。青島海關結合轄區綜合保稅區區位優勢和產業特色,引導產業升級擴容提質,推動創新制度先行先試,支持綜合保稅區打造高水平開放“新平臺”,跑出高質量發展“加速度”。
服務雙循環 內外市場再貫通
近日,一架h135直升機緩緩飛出青島即墨綜合保稅區,飛機下方的卡口處十幾輛滿載貨物的貨車魚貫而出,不遠處的現代化物流倉庫已拔地而起。封關運作一年時間,青島即墨綜合保稅區落地企業33家,進出口值29億元,開放帶動作用已經顯現。
在青島膠州灣綜合保稅區,受益于增值稅一般納稅人資格政策,安德烈斯蒂爾動力工具(青島)有限公司統籌利用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企業發展信心和抵御風險的能力更強。
“我們公司主要產品為割灌機、綠籬剪和油鋸,以前一直面臨國內采購原料成本大、成品國內銷售稅款高的問題。”公司財務總監宋瓊麗表示,在增值稅一般納稅人資格政策落地后,國內銷售可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國內客戶采購不需要繳納8%的關稅,采購成本大幅下降。
統計數據顯示,試點以來,僅這一家企業就節約成本近2500萬元,國內客戶節約成本近1900萬元,提升了產品在國內市場的競爭力。截至目前,青島海關轄區綜合保稅區已有增值稅一般納稅人資格試點企業65家,節約企業成本約1.4億元。
發展新業態 貿易結構再優化
3月30日,一個跨境電商退貨包裹直接進入威海綜合保稅區,在跨境電商退貨中心倉理貨分揀后重新上架銷售,從消費者退貨到貨物重新上架僅僅不到24個小時。
以往跨境電商網購保稅進口商品退貨手續繁瑣,消費者要將商品先寄送至區外倉庫,在區外退貨倉統一分揀后,再由電商企業向海關申報運送至區內。
“隨著跨境電商退貨政策的實施,尤其是去年我們申建了退貨中心倉,消費者可以直接將退貨商品寄到區內退貨中心倉,在綜合保稅區內完成全部退貨流程。”威海泓信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倉儲物流部經理孫麗黎表示,截至目前,企業已退貨跨境電商1300多票,降低倉庫租用和人員管理成本約7萬元。
青島海關自貿區和特殊區域發展處綜合科科長賀騰介紹,海關推進跨境電商退貨中心倉、商品組套出區等政策,支持綜合保稅區內跨境電商高質量發展,并先后推進保稅維修、保稅研發、租賃貿易、保稅混兌、期貨保稅交割等新業態、新模式在關區落地。
促進一體化 區域發展再聯動
日前,青島前灣綜合保稅區保稅物流倉庫內貨物接近滿倉,保稅貨物與非保稅貨物標示明顯、隔離存放,裝卸叉車來回穿梭,大型貨車有序進出。
“政策實行前,倉庫只能存放保稅貨物,受到疫情影響,倉儲利用率只有50%。”青島菲爾斯特物流有限公司經理張智謀介紹,現在企業倉庫可以存儲非保稅貨物,并且保稅貨物可以根據不同需求轉為非保稅貨物分批出貨,企業倉庫倉儲利用率提高到90%,同時每年為客戶節約倉儲物流費用400萬余元。
張智謀說的政策是青島海關推廣的倉儲貨物按狀態分類監管制度,憑此政策,保稅貨物和非保稅貨物可以在同一個倉庫進行倉儲,解決了區內倉庫閑置問題,有效盤活倉儲資源。
青島海關自貿區和特殊區域發展處副處長閔雪蓮介紹,綜合保稅區是自貿試驗區建設的核心支撐和基礎平臺,是“試驗田”中的“樣板田”。青島海關推動自貿試驗區有關創新制度在綜合保稅區先行先試,倉儲貨物按狀態分類監管就是其中一項,海關優化監管流程,強化信息化系統支撐,與綜合保稅區管委會等齊抓共管,協同配合,共同推進該項制度落實落細,目前已有30多家企業享受到政策紅利。
據青島海關統計,山東省13個已運行綜合保稅區進出口值占全省外貿進出口值近18%,綜合保稅區在擴大就業、促進對外開放、吸引外商投資、促進產業轉型升級、承接國際產業轉移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產業聚集效應逐步顯現,區域功能日趨完善。(朱光冬、陳康、王琳/文)
航空貨運貨物監管流程(四)連云港多式聯運:多方數據同平臺互聯互通韓國化妝品進口報關流程寧波海關3個月查扣550萬件侵權貨物休漁期間寧波海關助力進口海鮮游上市民餐桌怎么辦理原產地證江陰海關截獲有害生物白蠟窄吉丁大連海關“先放后檢” 新模式 助力進口鐵礦石通關提效